江西的省会为什么在南昌,而不是长江边的九江?(九江和南昌中间有什么城市)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自古为“干越之地”,又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而它的省会南昌,在其内部也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众所周知,一个省在选择省会的时候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毕竟省会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不仅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还能够代表这个地区文化历史以及承担维护周边民生安定的重要作用。

南昌和九江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江西省省会会选择南昌,而不是长江边上的九江呢?毕竟九江可是江西全境内最重要的港城。

地理位置的优劣

九江在哪儿?

九江位于江西省最北部,处在长江与鄱阳湖口的交汇处,不仅是长江上的优良港口,也是江西省鄱阳湖水系各个城市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同时,九江所处的位置还是历史上我国南北陆路“国道”干线的必经之路,坐拥天时地利,正因如此,九江才有了”三江之口,七省通衢“,”天下眉目之地“与“江西北大门”之美称。虽说九江拥有如此优越的地势,但是想要成为省会,还是欠缺了不少,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首先从地图上来看,我们会发现江西的东西南三面均是山川,中间则是由赣江、抚河、修水、信江、饶河五条河流组成的冲击平原,北边是鄱阳湖,而南昌刚好处于赣江抚河的冲击平原中央,冲积平原的土地肥沃,周边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农业发展,所以说把省会建在这里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的一个省经济命脉,虽然说九江的水资源也是相当丰富,北有长江东有鄱阳湖,但是其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主以江南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少,地理环境狭窄,在农业深度发展显然不如南昌有利,开发潜力小。

九江、南昌地区地形地貌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南昌处于赣江冲击扇的顶点,受到鄱阳湖盆地塌陷以及赣江改道的作用极小,但是九江处在在长江边,多次因为长江改道而改城址甚至被淹没(历史上九江的城址一直因为被淹而东移),稳定性较差,显然不适合作为省会,毕竟一个稳定的城池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后从交通上我们不难发现,整个江西的省内交通是以南昌为中心的十字划开,向北通过鄱阳湖水路进长江,向南沿赣江逆流而上翻过唐代开辟的大余岭到达广东韶关进入珠三角,向东则沿信江到上饶翻山越分水岭从衢州沿钱塘江而下直抵杭州,向西从南昌出发通过幕府山和罗霄山之间的萍乡可以进入湖南。

可是九江与其相比,就显得偏僻一些了,虽然在长江边上占据有利地位,但是它处在江西最北部,市域面积小,东面地形崎岖,靠近鄱阳湖,西面又在八里湖赛湖的影响下,交通仅靠八里湖狭长的地带,城市跨度难以做大,又离武汉很近,众所周知,武汉可以说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如果把江西省会放在九江的话,很难给省内城市带来有效的助力。

受地形限制而变得“狭长”的九江

但南昌就不同了,它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靠近的省会城市,经济枢纽的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南昌作为省会有助于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南昌被选为江西省会的重要原因。

历史的积淀

作为省会不仅要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我们中国是泱泱大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不论是哪个城市拉出来都能追溯个上千年,南昌和九江也是如此,那么历史又赠予它们了什么?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南昌·印记

“昌大南疆,南方昌盛”就是南昌一名的由来,唐代诗人王勃曾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据历史考证,南昌这个地方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产生活,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还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而在南昌境内安义这个地方还曾出土过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可见其人文历史悠久。

南昌简称“洪”,在古时又被称为豫章,洪都,据《汉书》记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灌婴在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豫章郡面积相当于今江西全境,约1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35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2人。

后灌婴又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至今依旧有所保留,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千米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这就南昌的建城史。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文化南渡,北方人口迁移,南昌也得到很大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版图上的重要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昌的发展也越发精进,唐朝时,南昌一越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众所周知,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艺术瑰宝,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的南昌洪州窑,其所烧制的青瓷在当时远销海内外,不但质地优良还是皇家贡品之一。

南朝 洪州窑青瓷盏托碗

自西汉至三国归晋,前后历500余年,南昌一直为豫章郡治,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在历史上还曾担任过都城,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在宋建隆二年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

至北宋年间,南昌已经成为全国五大造船基地之一了,其城区面积也随之扩大,高达14~16平方公里,设16个城门,据悉,这是历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时期。宋徽宗时期,南昌行政区辖地2.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6万,每平方公里就有21人。

到清朝时期,大量洋人进入中国,洋货充斥着市场,通过与九江港口的联系,南昌也成为了江西洋货与土货的集散中心。

九江·印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琵琶行》,想必很多朋友都有读过,这里的浔阳就是如今的九江(也有柴桑和江州之称),所以九江也简称为“浔”。

与南昌相似,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九江地区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属古三苗族活动区域之一。

公元201年,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大将军灌婴在完成南昌城的建设时又在九江凿井筑城戍守,称湓城。

在三国时期,九江属于吴国辖区,而且在当时充当着重要角色,吴国君主孙权为了发展经济,解决军队给养和北方移民就食问题,在九江大规模地屯垦戍边,将九江变为路边防重镇与交通枢纽。

至两晋南北朝时期,随中原文化南渡,有不少北方人口迁入九江,外加九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为长江中下游名州重地,不仅凸显城市规模,而且随着政治经济的隆盛,其文化宗教事业也开始发展。

隋统一全国后,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发展很快,地处两江交汇处的九江,成为重要中转枢纽,其造船业成为当时中国十二处造船中心之一,据悉,当时九江人口高达7617户,若按每户5人计算,则近4万人。在唐朝时,九江这里还曾奉旨造能浮海的大船供唐高宗远征高丽。开元年间,九江港口从地区性转变为全国性,到天宝年间,九江的人口约达三万户,近15万人,

唐朝时期的南昌和九江

若是九江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其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在北宋开宝八年,南唐后主李煜战败降宋后,江南各城唯独九江没有归顺,宋将曹翰破城后为泄愤实行屠城,这是九江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虽然在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感于九江忠义,“诏长吏访其民之乡里疏远亲属给还之”,九江才稍稍恢复生机,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漕粮,瓷器集散港。

宋朝实现茶叶专卖制度,九江南宋五大茶叶合同场(茶叶征税、收购机构)之一

众所周知,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很多朝代都很重视儒学,五代南唐就是其中之一,而宋朝又是华夏文化“造极”的时代,九江凭依南唐崇儒的基础,借赵宋偃武昌文的雅风,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被天下誉为“真儒过化之地,文章节义之邦”。不仅书院居多,而且备受文人墨客的流连。

九江当时有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有在理学传播中占特殊地位的濂溪书院,有造就北宋“进士村”的修水黄氏书院,有中国最早最完备的义门东佳私办书院。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刘恕在编修《资治通鉴》中担当重任,苏轼、米芾等大家也在九江留下传世佳作。

白鹿洞书院

明清时期,九江因水兴,港口运输带动腹地经济,在属县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城区人口却增长迅速,逐渐由城市港口转为港口城市。明嘉靖年间(1522~1565),九江城区有坊里18处,大街8条,火巷(小巷)28条。天启三年(1623),仅九江市区人口就达5584户,20955人。九江开始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吴城镇也凭借航运成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清咸丰八年(1858),英、法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十一年,英国在九江建立租界,其他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开设洋行、公司、邮政局、银行、教堂、医院、会社、公馆、学校、俱乐部等,形成新的独立街区,使九江城区开始突破封建时代的城墙格局,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千米,同治元年(1862),英国人设立九江海关,夺取征税权,同时兼管港口和航道,但由于洋货充斥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导致农业大面积破产,江北破产农民不断涌入九江洋人企业谋生,九江人口再次剧增,同治八年(1869),经太平天国战乱后,九江市区人口又增至70855户,321010人。

九江港

南昌与九江的关系

从地图上看,南昌与九江只隔了个鄱阳湖,一个居腹地,一个处港口,五大水系在南昌境内汇聚至鄱阳湖,湖水经九江湖口流入长江,水路浑然一体的天然地理条件使得这两地联系异常紧密,在贸易上极为明显。

在经济贸易发展上,南昌居南北通商大路之冲,自古以来商品贸易繁盛,而九江虽在长江要道上,但是在江西全省地理区域中不甚明显,与全省各地的联系只能通过南昌中转功能才能实现,其对江西境内地区的贸易传动只能通过南昌这一杠调节。

近代时期,九江开埠通商口岸,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将洋货通过南昌输送至内,将土货从南昌倒转至外,所以说,在九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南昌这个货物聚集腹地的,没有南昌,九江的贸易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影响。所以说,这也是九江难以登上省会之位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南昌历史沿革》;《南昌独特手工珍品:洪州窑》;《江西九江历史沿革》;《港口与腹地:近代九江与南昌贸易互动因素的历史考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00040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ctw.com/2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