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顷等于多少亩地(一公顷等于多少亩多少平方千米)

个体劳动所有制与资本家不劳动所有制的斗争

(一)小生产和大生产在工业中的斗争。拥有上万名工人和设有巨大而奇异的机器的大工厂并不是一向就有的。它们的出现是逐渐的,并且是在几乎完全破产的手工业和小工业的残骸上发展起来的。要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首先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争夺买主的斗争即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场斗争中谁能得胜呢?谁能把买主拉到自己一边,并且能使他离开自己的竞争者(对手),谁就是胜利者。而要能把买主拉到自己一边,主要靠的是使自己的商品价格更加便宜。而谁又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卖商品呢?这就是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很明显,大工厂主比小工厂主或手工业者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卖商品,因为他的商品价值比较低。大生产在这里具有大量的优越性。首先,大生产的优越性在于,企业资本家能够装备较好的机器,使用较好的工具和各种器械。手工业者、小业主的日子很难过,一般都用手摇机床干活,他们连想都不敢想那些先进的大机器,因为他们没有添置机器的这笔钱。小资本家也同样没有力量采用最新式的机器。因此,企业越大,技术就越完备,劳动就越有成效,厂主在制造每一件商品上的花费也就越少。

在美国和德国的大工厂里,甚至有自己的科学实验室,经常进行各种新的发明,并且把科学同生产结合起来。这些发明属于本企业的秘密,只供本企业享用。在小生产和手工劳动的情况下,几乎整件产品都是由同一个工人来做;在用机器劳动和很多工人劳动的情况下,一个工人只做产品的一部分,另一个工人做第二部分,第三个做第三部分,等等。这样,工作进展就会大大加快(这就叫分工)。这方面的优越性如何,在1898年的一份美国的调查材料中已早有说明。下面就是这份材料。制造十个犁。手工方式制做:总共用两个工人,干十一种不同的工作,共用了一千一百八十个小时,得到五十四美元。用机器制做同样的东西,有五十二个工人,分九十七种工作(工人愈多,工作的分类就越多):工作了三十七个小时二十八分钟,得到七点九美元(可见时间花费少得多,劳动价值也便宜得多)。制造一百个钟表齿轮。手工方式制做:有十四个工人,分四百五十三种工作,用了三十四万一千八百六十六个小时,得到八万零八百二十二美元。机器制做:有十个工人,分一千零三十八种工作,用了八千三百四十三个小时,得到一千七百九十九美元。织五百码方格布。手工方式:有三个工人,分十九道工序(不同的工作),用了七千五百三十四个小时,得到一百三十五点六美元。用机器:有二百五十二个工人,分四十三道工序,用了八十四个小时,得到六点八一美元。这类的例子是可以举出很多的。除此之外,很多生产部门,如机车、战舰的制造和采矿业等等,只有依靠高度的技术才能管理,这是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所完全办不到的。

大生产在各方面都能节省,如厂房、机器、原料、照明和取暖、劳动力、废物利用等等。确实,我们假设以一千个小作坊和一个与这些小作坊生产能力相等的大工厂来比较,建设一座大而好的厂房要比建一千座小的要容易;原料分散在一千个小作坊里损耗就比较大(丢失、浪费等等);一个大工厂的照明和取暖比一千个小屋子更容易解决;诸如收拾、打扫、守卫、维修等等也比较容易。一句话,大工厂里在各方面都比较经济节省。

在购买原材料和生产上所必需的一切物品时,大经济也处在有利的地位。按批发价购买商品比较便宜,而且质量更优良;况且大工厂主很了解市场,知道在哪里购买更便宜。同样,小企业在出卖它的商品时总是吃亏。大工厂主不但很了解什么地方能高价出售(为了这个目的,他拥有自己的跑外代表,他经常与交易所打交道,在这儿收集各种商品销路的情报,他几乎与全世界都有联系);除此之外,他还能够等待时机。譬如,如果他的商品现在价格低,他可以把这种商品放在仓库里存起来,等价格上涨以后再拿出来卖。小业主就不可能这样做。他靠卖东西为生。他一卖掉商品,就立即拿所得到的钱来维持生活,因为他没有剩余。所以他无论如何也必须把商品卖掉,否则他就要饿死。很清楚,他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此外,大生产还具有一个优越性:信贷。如果大企业家急需要钱的话,他随时都能借到。无论哪家银行总是愿意把钱借给“名牌”企业,并且要的利息也比较低。而对微不足道的小业主却几乎没有人信得过。即使信得过,那利息也高得出奇。这就使小生产者很容易落入高利贷者的魔爪。

大经济所具有的这些优越性告诉我们,为什么小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要破产。大资本战胜了它、夺走了买主、使它破了产,使它的主人变为无产者或流浪汉。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小业主仍在继续为争取生存而奔波。他使尽自己全身力量,亲自工作,并强迫他的工人和家里人拚命劳动,但结果还是不得不向资本让位。经常可以看到,表面上好象是一个独立的小业主,实际上却完全依赖于大资本家,为大资本家工作,没有大资本家,他寸步难行。小生产者时常依附于高利贷者,他仅仅在表面上是独立的,而实际上是在为这个贪残的剥削者工作;或者是依附手购买他的商品的收购商;或者依附于他所为之工作的商店(这里,他的独立也仅仅是表面的,实际上,他已经成为那个大商店资本家的雇佣工人);常常是资本家向他提供原料,也有时提供原料和工具(我国的手工业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从这里已经完全清楚地看到,手工业者已成为资本的名符其实的附庸;还有另外一些依附于资本的形式,在一些大企业附近,有时设立一些小修理作坊,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无非是工厂的一个小小螺丝钉—―仅此而已。在这里,它们只在表面上是独立的。有时可以看到,破了产的小业主、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小资本家,从一个生产部门或商业部门被赶出来,又转到另一个大资本的势力还不很强大的部门中去。特别是破了产的业主常常变为小商贩,等等。大资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各方面把小生产排挤掉。雇用几千、甚至几万工人的巨大企业在增加。大资本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宰者。个体劳动所有制日渐消失,为大资本所有制所取而代之。

俄国小生产的败落,可以用手工业者为例说明。有些手工业者用自己的原料生产产品(熟制毛皮匠、编筐工人等等)并把产品卖给别人。后来,手工业者开始为固定的(只为一个)资本家(莫斯科的制帽商、玩具制造商、鬃制品制造商等等)干活。再往后,他就从他的定货人那里领取原料,并正式陷入依附地位(巴甫洛夫的制锁匠、布尔马基诺的钳工)。最后,他按件数从定货人那里领取了钱(例如,特维尔的制钉工、基姆雷制鞋匠、马卡里耶夫的编席工、巴甫洛夫的制刀匠)。手工织布工也陷入了这种依附地位。在英国,处在灭亡状态的小生产得到了一个“血汗制度”的外号——它的处境十分艰难。在德国,从1882至1895年这段时间,小企业的数量减少了百分之八点六,中等企业(拥有六至五十个工人)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四点一,而大企业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从那时起,大量的中等企业也被挤垮了。在俄国,工厂也在相当迅速地挤垮手工业者。俄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是纺织(织布)业。如果我们把棉纺业中的工厂工人人数和该行业中手工业者的人数的变化加以比较,那我们就可以看出工厂排挤手工业者的速度该有多快了。请看下面的数字:

年份 工厂的工人人数 手工业者人数

1866 94566 66178

1879 162691 50152

1894—1895 242051 20475

1866年,在棉纺织工业中,工厂工人与手工业者的人数是一百与七十之比,而到1894~1855年,就已经不是七十,而是八了。在俄国,大生产的发展得到了加强是因为外国资本一下子建了一些大企业。到了1902年,大企业的工人人数几乎占整个产业工人的一半(百分之四十)。

1903年,雇用一百个工人以上的工厂,在俄国欧洲部分占所有工厂总数的百分之十七,而工人人数占所有工厂工人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六点六。

各国大生产的胜利带来了小生产者的痛苦。有时整个区和整个职业都差不多灭绝了(例如,德国的西西里亚的织布工、印度的织布工等等)。

(二)小生产和大生产在农业中的斗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农业中也有像在工业中进行的那种小生产和大生产的斗争。有象资本家经营自己的工厂那样经营自己的庄园的地主,有大富农、中农、自己经常到外边或者给地主和富农打短工的贫农,还有雇农——这一切都象工业中有大资本家、中等工厂主、手工业者和雇佣工人一样。在农村也和城市里一样,大地产总比小地产组织得完善。

大农场主可以运用先进技术。使用农业机器(电犁、蒸汽犁、收割机割草机割捆机、播种机、脱粒机、蒸汽脱粒机等等)对于小农业主和农民来说,往往几乎是根本办不到的。小作坊的手工业者没有必要添置昂贵的机器(他也没有钱买,就是买了也得不偿失),同样,农民也不会买蒸汽犁,即使他买了也用不上,因为要赚回买这种大机器的本钱,需要很多土地,而不是那种仅仅能养活一只鸡的一小块地方。

能否充分地利用机器和工具,取决于土地的数量。一架马拉的犁,需有三十公顷(一公顷等于十分之九俄亩)土地,才能很好地得到利用;条播机、收割机、脱粒机——需有七十公顷;蒸汽脱粒机——需有二百五十公顷;蒸汽犁——需有一千公顷。现在,有的地方已使用电力机器耕作;但也同样需要有大的农场才行。灌溉、沼泽地的排水、挖渠(安装粘陶瓷排水管道),敷设田间铁路、公路等等,多半只有大农场主才能办到。大农场和工业中的情形一样,在工具、材料、劳动力、取暖、照明等等方面都比较节省。

在大农场里,每俄亩土地所需的田间小道、栅栏和篱

笆也将会少些,掉落在田间小道上的种子也会少些。

除此之外,大农场主可以雇用农艺师,完全按照正规办法经营自己的农业。

在贸易和贷款方面,情况也和工业一样;大农场主比较了解市场,他能够等待时机,能比较便宜地购买所必需的一切,比较贵地出卖自己的产品。小农户只剩下一条路:拚出全身的力气奋斗。小农业只有通过紧张劳动、减少自己的消费和节衣缩食的办法来维持生活。在资本主义统治下,也只有这样它才能幸存下来。还有一种东西对小农户的破坏性更大,那就是沉重的赋税。资本主义国家把巨大的负担加给小农户:只要回想一下沙皇时代加给农民的赋税,也就明白了,——任你倾家荡产,税是非交不可的。

一般可以说,农业中的小生产比工业中的小生产生命力要强一些。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小企业主灭亡得相当快,而各国农村农民经济的根基还稍微牢固一些。但是,这里也同样出现了大部分人的贫困化只是常常不那么明显。有时从土地数量上看,农场似乎并不大,而实际上,它却大得很,投资既多,雇的工人数量又很可观(例如,大城市附近的菜园主)。有时相反,有很多农户,看起来似乎是完全独立的,而实际上他们差不多等于雇佣工人;他们或是受雇在邻人的庄园里干活,或是去打短工,或是到城里做工。在各国农民中发生的一切,也和在手工业者中发生的一切一样。他们中一少部分人成为富农-土豪(店主、高利贷者,这些人逐渐增大自己的地产);其余的人或者坚持着,或者最终破产:卖掉牛马,成为无马农民;后来份地也不见了,于是就完全流落到城市,或者成为雇农。无马农民变为雇佣工人,雇用工人的富农-土豪变为地主或资本家。

这样,在农业中大量的土地、工具、机器、牲畜都掌握在少数最大的资本家-地主手里,而千百万工人都为他们干活,千百万农民得依附于他们。

在资本最发达的美国,有一些巨大的庄园,那里的工作和工厂一样。象工厂只生产某一种产品一样,这里的情形也是如此。有的大片田地种满了草莓,或者种满了果树;有专门的家禽业;在种植小麦的地方是使用机器劳动。很多部门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例如,有“雏鸡大王”(几乎一切雏鸡的生产都集中在这个资本家手里),“鸡蛋大王”等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人变成雇佣工人。

一公顷等于多少亩地(一公顷等于多少亩多少平方千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00040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ctw.com/9757.html